页面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沈阳游记(下):被中断的现代化进程

沈阳老城外最后要推荐的两处景点在一起,靠近沈阳老城边缘,和前面介绍的建筑都在同一片区域里。一处是南关天主教堂,一处是奉天咨议局。

沈阳南关教堂,是一座雄伟的哥特建筑,教堂原建于1878年,为法国传教士方若望所建,1912年,法国苏悲理斯主教用清政府庚子赔款144万两,重建了现在的教堂。

1900年初,山东、直隶的义和团运动,也席卷整个东北。义和团从营口开始蔓延,6月清政府发布诏书,号召全国军民与西方侵略者们“一决雌雄”。7月前后,连哈尔滨附近各县都建立了义和团,破坏俄国人的铁路。7月3日,在清军炮火的支援下,义和团“大法师”刘喜禄带着手下攻陷教堂,把法国人纪隆主教、5名法国神父、两名中国神父、2名修女、400余名信徒全部烧死在教堂内,这就是历史最大的“沈阳教难”案。

三天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任总司令,下动员令,18万军队兵分六路进入东北。《近代东北史》说,清军和铁路工人配合下,义和团则在7月24日包围并总攻哈尔滨。俄军支援部队到达,8月3日占领哈尔滨,4日占领瑷珲、营口,29日占领齐齐哈尔;到10月1日占领奉天,31日占领锦州。东北主要城市和交通线,都被沙俄侵占。

英国传教士杜格尔德·克里斯蒂的《奉天三十年》一书,描绘了当时的情景:9月29日,盛京将军增祺和大多数官员逃出奉天,义和团开始洗劫商铺,“最繁华的银行和商店被抢劫一空” ,接着是放火。“除了铁路沿线,整个满洲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土匪的勒索和抢掠司空见惯” ……“街道两旁烧毁的建筑仍然冒着浓烟,到处都是房屋和店铺的废墟”……接下来,俄国开始洗劫......在奉天(辽宁)被杀的天主教徒有1400多人,我国机制银元最早的企业之一奉天省造币厂也被义和团摧毁。

有人说,没有日俄战争,俄国人就占领了东北,并把俄国人占领东北归咎于义和团。还有清政府邀请日本出兵说的,还有满清气愤俄国意图占领东北,置《中俄密约》于不顾,保持中立说的,以上都是对战争的无知,也是中国历史洗脑式教育的另类副产品,本质相同,硬币的另一面。

日俄开战以后,清廷各地大员联俄抗日、联日抗俄的都有,袁世凯高瞻远瞩致电外务部,务必保持中立。清廷犹豫不决,两强在自己地盘相争,如若宣布中立,等于宣布放弃东北主权,对内也难以向国民交代。日俄开战后第三天,2月10日,美国公使根据国务卿的要求向中、日、俄三国声明了美国的愿望,要求交战国尊重中国的中立地位和行政完整;同一天,英、法、德、意四国驻华公使分别致电本国政府,建议各国政府向有关国家表达与美国相同的意愿。解决了后顾之忧,2月15日,清廷宣布“局外中立”,并为交战双方划定战区。同日,日本宣布尊重中国中立,承诺“毫无占领大清国土地之意”。19日,俄国也宣布尊重中国中立。宣布中立背后的利益考量这里就不赘述,各位大臣都讲得明明白白的。

民众对此误会甚多,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一再教育我们各国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对于各国做出的保持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外交努力自然是一字不提。觉得俄国人想占东北,就能占的,也压根没把国际规则放脑子里。他们天真的把国家也要分个好坏,背后的逻辑不是亲日就是亲俄。

沈阳老城外另一处重要遗迹是奉天省咨议局旧址。近代东北民主政治的开端源于此地。

日俄战争后,清政府改革新政。1907年10月,清政府正式下令仿效西方立宪制国家议会体制,于各省筹设咨议机关。1909年奉天省咨议局正式成立。1910年奉天咨议局房子竣工并投入使用。
奉天谘议局所在地是沈阳首批欧式建筑。砖木结构结合西式屋顶。山墙、壁柱、屋檐、脚线、窗框用进口红砖雕刻,融西方巴洛克艺术和中国传统砖雕工艺于一体,中西合璧,肃穆绚丽。目前,主楼已经坍塌了,只残留一侧的一栋楼房,湮没在一片建筑包围中,原先门口的广场被小窄巷取代。说到乱搭滥建,我们政府远比老百姓凶猛的多。

辛亥革命后,1912-1918年,奉天谘议局是东北最高权力机关。东北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东三省都督赵尔巽,赵尔巽也是清王朝末代总督。总督和都督一字之差,职权仍旧。日俄战争以后,东三省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为了应对危局,1907年光绪下谕,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总揽东三省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并任命徐世昌为首任东三省总督。到宣统退位,历史上总计出现了三任东三省总督。革命后,东三省总督变都督,其余照旧,引起黑龙江、吉林两省士绅的不满。

自打设置了东三省总督,总督和奉天巡抚同城,龌蹉难免,到清末,为了省钱,清廷干脆废了奉天的巡抚,由东三省总督兼任。革命后,袁世凯为了统一混乱的行政设置,撤督抚,另设都督为一省行政长官。【1】1912年3月15日,袁世凯下令,将东三省总督和吉林、黑龙江两省巡抚均改称都督。“改动只是官名更改,职权和省内各官吏仍 照旧” 【2】 。都是都督职位,但是,赵尔巽这个都督,监领东北三省,为东三省最高行政长官。这就为此后的都督平权事件,埋下伏笔。这一任免也是袁世凯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得已向赵尔巽的临时妥协之举。

民国初年,万象更新,湖北都督黎元洪首倡军民分治,吉林都督立刻通电赞同。吉林从中看到分权的契机,东北分治问题浮出水面。黑龙江临时议员提出的《东三省都督平权案》被列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的议事日程,经过讨价还价,不断修改,临时议会三读通过了法案,随后被提交给总统袁世凯。面对虎视眈眈的日俄,东北三省一律平等,等于分成三块,社会舆论均表示悲观,袁世凯也顾虑重重,于是总统府提出自己的复议案,东三省在民政上平等,军政、外交仍照由奉天都督负责。议员们对复议案仍分歧过大无法通过,又有议员联合提出《东三省都督改称奉天都督勿庸兼辖吉江两省修正案》,仍旧无法通过,最后临时参议院成立11人特别委员会,审议提案、复议案、修正案,最终提出审查报告。民政平等,外交由三都督协商办理,军政方面,国防归中央政府,地方保卫各都督自行办理。审查报告获得了各党派绝大多数议员的支持,三读通过。

三省民政的平权,使得东三省的议员们在法理上取得省内立法监督行政的权利。回顾这段被湮灭的历史,感慨中国也曾有这样文雅、成熟的议会政治。到1912 年秋, 北京临时参议院有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分庭抗礼。等到正式国会成立, 共和、统一、民主三党合并为进步党, 与国民党形成两党政治的格局。相关研究显示, 清末以来, 具有现代性质的党会总计有 668个。 从辛亥革命爆发到 1913年底, 新兴的公开会党, 计 682个, 其中政治社团 312个。 【3】

东三省总督府已经是在沈阳老城内,和大帅府在一条中轴线上,位于沈阳故宫的北侧。现存的建筑修建于1907年,也是木质结构加青砖墙体的,外墙用红砖装饰线条的典型欧式建筑。历史上,总计87位将军3位总督在这一地址办公,这里每一块砖瓦都见证了东北的历史。

沈阳老城内的景点非常密集,名闻遐迩的沈阳故宫、大帅府和中街。三处景点都在一起。故宫不大,绕着走一圈也很快。故宫背后,外面一角有个始建于明朝的中心庙,小巧精致。实行帝制也不错,九五至尊盖房子,也不敢乱拆别人的庙。

中街在历史上一直是繁华的商业街,现在正在设法恢复之前的面貌,外立面做了很多民国风格的装修,地面也在整修。在金融博物馆里有过去中街的模型,可以对比着看。过去政府教育我们忆苦思甜,现在努力发展终于能恢复到昔日模样。背后的逻辑,不能细想......中街和朝阳街交界附近,还有一处古迹东北省官银号旧址(下图),和长安寺一墙之隔。日本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总计掠夺4万多两黄金,其中很多黄金就来自这家银号。
张氏帅府保存很完整,非常值得一看。一侧的红楼群,是现在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没有开放;帅府中间三进中式院落,尽力还原了陈设,可以一睹主人生活日常和传统院落家居布置规划。导游很风趣地让大家不要想着偷架子上的文玩,都是假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进入张家,第一件事就是拿架子上的宝贝。

导游所言,大多和和事实不符。张学良晚年口述,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与他私交甚好的,自掏腰包,将张家财产打包装满3列火车送到北京。张学良拒收。又有传言,火车一出山海关,就遭日本兵洗劫。最终,张家确实被日本人搜刮殆尽。

张家当年财富惊人。当年的东北,虽几经战乱,但以钢铁、煤矿为核心的重工业实力远超关内,比如,张作霖创办的东北三省兵工厂,耗资5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生产的“民生牌”卡车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生产的汽车。中国到了50年代,正是在这家兵工厂,生产出了第一批制式冲锋枪-50式冲锋枪,解放军使用的制式轻武器大部分出自该厂。20年代,东北有空军、机场和航空工厂。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还丢掉了辽宁迫击炮厂、以及东北航空工厂。张学良的空军成建制,拥有100多名飞行员、近300架飞机,随着东三省沦陷,全部送给日本人。相比这些,三辆火车的财物确实不算什么,收下来,贪生怕死、好色之外要再加爱财二字,不要也罢。

大帅府前后各有一个边业银行,后门的边业银行,于1930年竣工,现在做为金融博物馆对游人开放。边业银行可以自行发行纸币,“九一八”事变前,边业银行刚从上海购进7000两黄金存放于此。张学良喜爱的唐伯虎等人的字画也装在樟木箱里存放在银行。九一八事变,这批黄金,连同价值连城的字画全部不翼而飞。

大帅府大门前的边业银行,是老楼。当时帅府的接待处,被人称为“帅府舞厅”。

大帅府的景点还包括位于大院外的赵一荻居住的红色小洋楼。导游绘声绘色地说张学良原配于凤至的通情达理,感动于赵一荻的深情,购买洋楼装修一新赠给情敌。这才分分钟的功夫,刚刚出门左转,就忘了张府五夫人的小青楼。张作霖的五夫人掌管家政大权,张作霖相中了天津天宝戏班一名戏子,五夫人为张作霖名声着想,便把这位接进了帅府,后来成了六夫人。而张学良的两位夫人都没能进得了张府。倒不是我较劲,或者与于凤至为难,中国人喜欢“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说到历史事实之时,把这一套发扬的五花八门,人嘴两张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罔顾事实,惨不忍睹。没有过去,焉有将来?

在大帅府和东三省总督府之间,偏北的位置,有满铁奉天公所旧址。之前是市少年宫图书馆,现在腾空闲置,不让人参观,我设法进去看了一眼。满铁奉天公所是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奉天设立的分支机构,近现代东北历史都围绕着这条铁路和满铁株式会社展开。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获得了俄国建造的中东铁路从长春到旅顺部分,日本将其改名为南满铁路,并在铁路沿线含糊不清的地带行使司法权和行政权。为了保护铁路路权,1906年,日本政府成立关东军,1919年设立关东军司令部,到1934年,关东军司令部成为日本统治东北最高权力机构。


日本成立关东军4个月后成立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既是一个由私人和政府投资的公司,负责运营开发赚取利润,也是日本政府的代理,负责管理租借地的100多个城镇的市政管理工作。1907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沈阳道教景佑宫的旧址上设立了奉天公所,这是日本对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大本营。九一八事变后,原属中国的沈海、奉山、吉长、吉敦、吉海、四洮等铁路,以及东北全境的港湾、水运、煤矿、钢铁、轻工业和化工工业的经营权都被转交给满铁经营。
日俄战争时,日本“ 保卫朝鲜,最终将使帝国本土免于俄国熊的威胁”,而现在,满洲成为了一个新的“占据有利地势”的前沿。日本的防卫圈在不断扩大。

1926年,蒋介石二次北伐,统一中国的步伐在加快。重新统一在强大的中央政府下的中国,被日本视为一个巨大威胁,宫崎市定的《亚洲史概说》认为,蒋介石过于依赖美国,使得日本和苏联都站在其的对立面。日本和蒋介石在济南正面冲突,发生“济南惨案”,2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采取温和措施的年代结束了。随着刺杀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东北关东军成为军人骚乱的温床。

张作霖被日本人一手扶持,关系密切,但是在修建铁路一事上龃龉。1924年,张作霖成立东北交通委员会,拟定了东北铁路网的规划,主持修建了奉海铁路、吉海铁路,这也是东北第一条完全由国人出资兴建的铁路线。沈海、奉山、吉长、吉敦、吉海、四洮等铁路构成了铁路网,挑战了日本满铁的独家经营权。随着北伐战争的失势,张作霖开始向英美示好。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亲赴北京,希望说服张作霖,签署《满蒙新五路协约》保障日本在东北铁路以及矿产的垄断利益。而关东军认为日本政府态度“不够果断决绝”,希望武力解决。他们选择刺杀张作霖。 事发后,田中内阁调查发现关东军是幕后主谋,日本内阁对此事的处理,受到了来自军部和皇室的压力,天皇裕仁很明确地表示不满意田中对此事的处理,田中迫于压力辞职。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日本战犯时,将皇姑屯事件视为日本侵华的起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国内经济陷入大萧条。1931年,日本关东军再次炸铁路,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满洲事变的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在1931年的春天,就认为占领满洲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各国深陷大萧条的泥潭,而不会对日本军事行动进行干预。日本若槻礼次郎内阁以及在东京的将军们虽然一再要求停火维持现状,但是,关东军已经近乎失控,在张学良不抵抗政策下,关东军很快控制了东北三省的省会。12月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新任的犬养毅内阁虽然最终支持东北独立成为一个新国家,成立伪满洲国政府,但是,次年5月,犬养毅仍被军部激进势力暗杀。日本军国主义时代来临。

九一八事件开启了中日之间十五年战争,策划九一八事变的主力石原莞尔,也是后来极力反对占领中国的人。石原的“最终战争论”认为,苏联和西方列强才是日本最大的敌人,他认为日本对中国的进攻会分散其军事实力,日本要集中力量建设东北以保持实力和敌人对决。但是,命运之轮已经开始转动,并将沿着自己的轨迹走下去。很快,卢沟桥事变,日本把自己的士兵卷入了和中国全面作战的大陆战争的泥淖之中。美国历史学家安德鲁·戈登的《现代日本史》中评论珍珠港事件,“从1931年开始,日本对于所有领土冲突都以强烈推进的手段回应,从不考虑原地不动,甚或后退一步。” “九一八事件无疑是今后一连串历史事件的起点,最后只有拼死一战。”激进终将被激进反噬。

纵观日本现代史,日本也曾和中国一样,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也曾有学者提出在日本要继续锁国,直到完成使其安全开放的政治重塑过程。

但是,日本明治元年,新政府对国内公告,就不再使用“破约攘夷”的说法。美国历史学家安德鲁·戈登的《现代日本史》说19世纪60年代,“日本各地大名的代表团考察欧美以后,均放弃了“攘夷”的妄想。”1868年以后,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术也放弃了。明治天皇的《五条御誓文》,第三条说,“破旧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佐佐木克的《从幕府到民治》注释这条说,“破除陋习,基于全世界相通的公正道理行动。” 《剑桥日本史》说得更明确,就是接受“文明开化”的普世价值。明治的领导者们还意识要想修订不平等条约,最务实的作法是把日本变成和西方一样的国家,适应国际体系和习惯,要建立起一套能被西方国家所接受的法律体系,来解决不平等条约的“法外治权”的问题。日本著名的政治家西园寺公望(1849-1940)说,通常来说,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被称为“特色”的东西,是指一种缺点。虽然这些声音很快被激进势力所掩盖,到1945年才又被大众接受。

对比中国简单粗暴的“落后就要挨打”结论以及至今不断强调的“中国特色”,不禁感慨万分。这两条都不愿意承认国际规则,不承认政治伦理,弱肉强食,无法无天的丛林规则是战争的温床。

【1】陈明|民国元年东三省都督平权问题
【2】1912年3月26 日《吉林公报》
【3】张睿丽|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2 則留言:

  1. 资料非常详尽,谢谢写这么好的游记

    回覆刪除
  2. 写的太好了,这么详尽的历史叙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