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达濠古城游记

听闻达濠古城是是全国唯一保存得最完好的袖珍古城,于是惦记着去汕头一游。
达濠古城在汕头的濠江区。秦朝时,这里属于揭阳县辖区,到了宋时,濠江区分属分属潮阳县的招收都、砂浦都。《潮阳县志》(光绪甲申本)记录:“国朝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奉旨建达濠城,城在县东30里的“招收都”,周围142丈,高1丈5尺”。
百度上说,当年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请求在达濠岛建城以抵御敌寇。工程交由一位叫“许公”的地方官员负责建造。这一带“田三渔盐七”,就是山多田少,民以渔、盐为业,都是小渔村,没啥值钱的资产需要保护,许公心想大兴土木建城劳民伤财,而且城门开关,捕鱼晒盐还不方便。于是,就建了这么一个袖珍小城糊弄上司交差。
整个达濠古城非常小,差不多城墙一个翁城的大小。达濠古城占地0.014平方公里,南京中华门城堡占地0.0165平方公里,两者面积差不多。当年城内建有三处建筑,分别是军营、公安局和盐务局,是招收都的军事、政治、经济管理中心,但城中并无居民。
查了一下资料,专家认为这只是民间传说。城就是要建这么大,和岛上广澳、蓬澳、河渡、弓鞋石等处的炮台,以及磊口、礐石、狗母涵、沙浦等营汛,相互策应,形成掎角之势。清朝军队由八旗和招募汉人的绿营组成。“汛”,是绿营的警卫所。广东的绿营在沿岸一带每隔六、七公里设置一个“汛”,每个“汛”驻扎十几名士兵。【1】达濠岛上驻扎”水师达濠守备营“,总计有400多名士兵,隶属南澳总兵府。
达濠岛地理位置险要,扼住韩、练、榕三江的出海口,隔濠江和大陆相望,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开埠,防御重心北移,达濠古城才逐渐废弃。
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啥偏偏是公元1717年,这弹丸之地要建个城把自己围起来呢?因为这一年,清朝又搞“海禁”了。
1684年,康熙爷曾经开过海,准许百姓自由对外贸易,在粤、闽、浙、江、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四大海关下面各有十几至几十个口岸。开海前后才33年,朝廷发现大家在海外谋生,超过一半人在海外定居,不回来了,而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朝廷忧心大家聚集海上做海盗,于是,禁止南洋贸易,史称“南洋海禁”。
朝廷这个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在东南亚的华人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华商,另一类是亡命之徒或政治难民,他们占地为王,实行自治,还有武装。元朝灭了南宋的时候,丞相陈宜中就曾逃至泰国;清军入关时,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东南亚,部分明朝的军队还被允许驻扎在越南,实行自治,跟国民党留在东南亚的93军差不多。大陆的人去海外做生意,跟这些人混在一起,一来二去,就变成“海患”了。【2】
海禁的另一个原因,当时人口增加,本地粮食,不够敷用,“东南沿海米价昂贵”,朝廷大员认为是无良商人运米贩卖到海外之故,要求海禁。1712年秋,广东“飓风连雨,收成有限”,米价飞涨。颁布南洋海禁的同时,清政府还规定,每日每人准带一升米和备用米一升,以防出海后遇到风大回不来。如携带了超过额度的米,查出就抓起来。船户、商人连坐治罪。【3】
“南洋海禁”是清初的第二次海禁。1656年,顺治十三年,为了削弱郑成功,打击其经济基础,清朝就颁布过禁海令,禁止沿海地区商船出海并对郑成功禁运粮食等货物5年后,又杀了一直被软禁的郑成功的爹,并进一步加强封锁,发布“迁界令”,勒令民众内迁。在“东南五省的沿海纵深五十里内实行类似“三光作战”的政策:三日内人走光,逾期不走或者返回杀光,东西搬光、拆光,毁船毁城。达濠所在的招收都,就是重灾区之一。
达濠这个地方不好惹。曾是盗寇窝子,明朝隆庆年间,政府就把一班巨盗招安安置在岛上,岛上原著民也不好欺负,眼见朝廷把盗贼安置在岛上危害地方,自行架设炮位,聚族合村联合起来自保。嘉庆年间,倭寇打潮阳,达濠人援手,大败倭寇。
康熙这个迁界令,在达濠,就逼出了一个大海盗,有“忠勇伯”之称的邱辉。邱辉原在达濠岛上养鸭为生,被迁界令逼急,揭竿而起造反了。这位盘踞在达濠十几年,最多时有上万人依附,清军打不过他。在邱辉援手之下,郑氏部队才攻打下厦门。邱辉在达濠设“大明潮州府”,开设夜市,“十里繁华,灯火通宵达旦,商船往来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1683年清军大举进攻台湾,两边军队在澎湖对决,台湾主管军事的刘国轩想坐等天时,利用台湾海峡的飓风御敌,不听邱辉主动出击的建议,贻误战机,台军和清军打了一个星期,风涛不起,台军大败。邱辉在海战中被五倍兵力包围,负伤死战,抛火引爆身旁火炮药桶自杀殉忠。
至今达濠仍有保存完好的邱辉祠堂、下尾寨驻兵处、古战场等遗迹,附近海港还探测到有邱辉的沉船。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斥地迁界搞海禁是为了防反贼,结果防出一个大反贼。到1681年时,清朝基本平定台湾,康熙解除了历时20年的迁界令。在台湾郑氏政权垮台的第二年,朝廷颁布“展界令”,恢复海外贸易。

 所以,康熙又搞海禁,选在达濠筑城是有讲究的。

沿海地区一度闭关锁国了20多年年,这才过了三十多年开放的好日子,刚刚富裕起来,朝廷就倒行逆施,又闭关锁国了。沿海经济凋敝,民生萎顿,怨声鼎沸,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不少人真的去做海盗了。“南洋海禁”这倒车一开就是十年,雍正上台后,担心百姓生活困顿,被逼急了铤而走险,就宣布废了海禁。
公元1700年,这时的海外究竟有啥吸引力呢?潮汕这里出海的,大多数都是去南洋,也就是今天的东南亚。东南亚的贸易中心在暹罗,这时的暹罗正是阿瑜陀耶王朝统治的鼎盛时期,17世纪的阿瑜陀耶城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爪哇人和马来亚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这里常年居住,享受宗教信仰自由,外国人可以在政府部门任职,外来的金银币可以在这里自由兑换。这座城市就是今天泰国的大成。当时,城内王宫瑰丽,佛塔如林,路易十四的使臣曾这样描述:“尽管在浑然的天地间,寺庙是唯一突兀的雕琢,但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秀丽的了”。

(阿瑜陀耶城遗址)

当时大批中国人移居暹罗,阿瑜陀耶城共有“五处华人居住点,城中居住的居民五分之一是华人”,泰国是潮州人移民的最集中的地区,17世纪以来,从暹罗进口的货物主要由潮州船运输,潮州人在暹罗把持皇家航运,时至今天,潮州人仍是泰国华人的主体。【4】
暹罗和中国关系一直很好,明朝时,成为第一个获得“勘合号薄”的国家,就是可以凭这个牌照向中国朝贡,这就意味着拥有了和中国贸易获得巨大利益的机会。“朝贡”的本质是一种贸易。1722年,康熙听暹逻来使说他们国家的大米又多又便宜,决定进口“暹逻米”,并亲自过问进口事宜。《清史稿·属国列传三·暹罗》记载康熙说:“暹罗米甚丰足”.....“有裨地方,免其税”。于是,礼部官员向暹罗使臣要求进口泰国大米。两年后,雍正二年,首批30万石暹逻大米被运到了广东。
康熙的意思是米是用来平抑物价的,泰国当地米每石2~3钱,米到岸后给5钱,大米免税,船里其余货物要收税。大清帝国的挣钱小能手雍正皇帝,则下令广东按当时中国的市场价从速销售这批泰国大米。船队带的其他货物也一并免税。后面是否进口大米,由他定夺。又过了一年,雍正三年时,福建又欠收,闹饥荒,许多地方出现抢米事件。沿海官员的轮番上奏折要求开放海禁,1727年,雍正终于陆续同意福建等省开放海禁。
缺钱少粮是雍正开放海禁的主要原因。开放海禁的第二年,中国从暹罗进口大米就常态化了。比如,从厦门出口的二十一艘福建商船,第二年七月以前返回了十二艘,带回大米一万一千多石。雍正期间,其海关税收迅速猛增。究竟多少钱?清代关税复杂无比,统计口径也繁复,另外还有各种给官员的费用,总的收入数字看上去不大,包含陆地关卡的税收,刨掉上交内务府的部分,每年大约400~500万两,占国库收入10-15%。

潮汕地区和东南亚的贸易解决了这里“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民不足食的问题。1786年,粤东大饥,仍旧靠从南洋进口粮食解决问题。对于粤东人民来说,一旦海上交通梗阻,发生饥荒,就要发生人间悲剧。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汕头大旱,夏日炎炎,青黄不接之时,又逢日本占领,和内陆联系受阻,海运又受日军控制,粮价猛涨,饿殍载道。潮阳1943年初每斗米30多元,到5月初涨至500元,10天后每斗米涨至1000元,导致当地饿死1/10人口。潮阳地区受灾最重就是达濠和赤寮乡,达濠饿死人口过万,饿死人口比例最高,约占当时总人口的I/3,以致日军不得不从达濠撤军。达濠古城里的祠堂被改建为育婴堂救助孤儿。

达濠古城内这所重修的祠堂,现在被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另建了一所电影院,成了当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当年达濠城花了一年多时间修建完成。城墙的基部是大条石,上半部看着像水泥一样的,是用木磨具,倒入贝灰三合土垒夯,再熟糯米汤浇灌粘合而成。时间越久墙体越坚固。经历三百年风雨,达濠古城墙体依然坚不可摧。潮汕一带,古民居也是用这种方法建成的。
小城很小,一眼看到底,沿着城墙转一圈,也就是数分钟。达濠古城两个漂亮的城门是新建的,其中东北的达善门是易位重建。四个角楼只存东北角,西北角的也是翻建的。再牢固的建筑也架不住人拆。1958年6月,全国拆城墙运动如火如荼,中国各地的古城墙和牌坊被摧毁殆尽,达濠也不例外,三次拆了城门、角楼和部分城墙。拆下来的石料用于围海造田去了。南面城墙靠着民宅,多被拆除和掏空,现在的也是重修的。
站在城中,四下张望,古城已然被新建的住宅建筑环绕,又隐隐看到城墙外有几处古宅的飞檐翘脚,于是,出得城来,沿着城墙,走了一圈找找老民居。
东门外的城墙边,有一座三山国王庙,这是古粤东最古老的地方神祇,至今1400年历史,隋文帝时,潮州的明山、巾山和独山出现神迹,据说有三位神人住在这三座山中,镇守三山,后来被人称为三山国王。潮州人多信奉这三位山神,在汕头地区这样的庙宇现存65座。
绕城足足一圈,城门西侧和北侧,仍保存完好的旧街巷和老宅。达濠岛上有两个古村落,一是达濠街道的葛洲村入选广东省第六批古村落。另一是同处濠江区的国家级的古村落凤岗村。这两处都不及探访。这次只能在古城周围走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古城、村落之外,达濠岛还有诸多人文遗迹,广澳角的表角灯塔,是英国设立的航标站,是汕头最外端的航标灯塔,广澳角东突伸入大海,被称为汕头“好望角”。还有礐石风景区、澳头村的天然次生红树林等自然风光,值得一览。

达濠远近闻名的美食达濠鱼丸。前面说的大海盗邱辉所创,邱辉曾用鱼丸宴请郑经,郑经尝后三拍掌,誉其为“天南奇珍”。


达濠交通:

汕头市中旅客运站(民航大巴站)附近,乘36、35路,票价6元,西园下,徒步数分钟可达。

住宿:随心飞客户最好住民航大巴站附近,这里就是老城,到处都是电动自行车,方便骑行参观老城。也方便坐机场大巴。

附近有青年旅社供背包客住宿,我住的中泰合资的鮀岛宾馆,服务还行,就是太破旧了。🤦‍♀️


参考文献:

【1】上田信|明清时代:海与帝国
【2】【4】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3】杨晓莹清代前期中暹大米贸易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